索引号: | 052/2025-00012 | 信息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城乡建设(含住房) / |
发布机构: | 竞彩猫 | 发文日期: | 2025-01-22 |
文号: | 无号 | 主题词: | |
信息名称: | 连云港竞彩猫局2024年工作总结 | ||
内容概览: | |||
时效: | 有效 |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竞彩猫坚定以全年争先进位目标为引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有机更新”理念,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系统实施城市更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市住建事业争先进位、高质量发展。截至10月底,全市城建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30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9.7%。
紧扣民生主题,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一是城市道路环境不断优化。开展城区交叉路口优化工程,5条断头路实现贯通,人民路、凌州路等一批道路城市家具提档升级,花果山大道、徐新公路等城市干道更加顺畅。围绕公共合作论坛,完成人民路、凌州路等路面出新改造及沿线城市家具提档升级。新增共享停车泊位1092个。完成路灯改造4520套,实现市区LED路灯100%全覆盖。二是市政公用设施更新提升。启动全市城镇污水治理全面攻坚三年行动,推行厂网一体建设管理模式,开展全市“改错接促收集”专项行动。新改建城镇污水管网150公里、供水管网56公里,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管网74公里;今年计划建设的3座污水处理厂、10个污水提质增效达标区进度均达年度目标;茅口水厂三期项目土建主体基本建成。三是城市应急能力加快提升。持续开展易涝点动态排查整治,实施易淹易涝片区改造18处,动态消除易涝点位48处。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通过省住建厅验收,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率达到39.93%。四是城市更新路径持续深化。跟踪连云老街省级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建设,推广经验做法,组织探索更新地块试点。先后选取新海街道星化社区新村巷、路南街道河运社区河运巷、新南街道建康社区建康南路东侧、路南街道盐河社区运输巷等4个点位进行专项研究。
聚焦宜居功能,稳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一是园林景观得到有力提升。全市新增绿地面积115公顷。建成公园、口袋公园28个。已建成省级“乐享园林”活力空间 6个。全市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小游园5处,并在5所学校周边建成幸福空间等候区。二是群众居住环境持续改善。启动实施市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服务大提升三年行动。全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0个,涉及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667户。全市累计开展加装电梯共182部。全市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1173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46.63%。全年共解决934户低收入家庭安居问题,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8%。三是农村居住环境不断提升。全市全年改善农户1万余户,全市完成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200户。年度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8个。连云区“山海连乡”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入选第一批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培育储备名单。四是集中建设项目全面提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中心二期)、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二期修缮工程、新海高级中学开发区校区等一批重点学校、公共卫生、国防项目建成交付。
突出服务便民,推动产业经济企稳回暖。一是持续稳住房地产市场。创新举办“房产集市”线上线下活动,强化房地产政策调控,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住房消费与房地产开发,更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全市商品房销售(网签)389.37万㎡,同比增长14.68%。二是全力推进保交房工作。竞彩猫3个6042套保交楼项目交付率100%。全市纳入全国保交房系统项目28个,涉及房屋5112套、65.84万㎡。目前已交付5052 套、65.17万㎡,交付率达98.83%。全市推送“白名单”项目37个,累计发放贷款42.77亿元。三是全力支持建筑业发展。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2.35亿元,增速5.9%。净增“四上”建筑企业78家。四是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拿地即开工”系统模块上线运行,积极推动35个工作日内实现“拿地即开工”,截至目前,全市实现“拿地即开工”项目46个。搭建市政公用服务联合报装系统,推动业务办理“一表申请、统一受理、联合办理”,已实现区县覆盖率100%,联合报装办件率100%。。
优化行业监管,整体监管态势稳中向好。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城镇燃气、自建房等领域集中排查整治。一是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的政治责任,有序推进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巩固提升。全市在建面积2526.71万平米,投资1206.41亿元。检查企业2700家,组织检查组180个,发现并整改隐患9906条。二是推动城镇燃气排查整治。开展燃气管道“带病运行”治理,开展督查检查6轮34次,随机抽查企业403家,发现问题隐患893项,已全部交办县区督促整改。打击瓶装液化气“黑气”市场,打击黑气点24个,收缴钢瓶1224个,治安拘留10人。规范瓶装液化气整合工作,其中主城区已完成整合,现存2家企业4座液化气储配站。三是加强自建房和既有建筑安全整治。建立隐患房屋整治动态监管机制,完善隐患房屋“回头看”监管体系,切实消除房屋安全隐患。全市自建房全部整改销号,既有建筑、公共建筑隐患预计12月底前全部整治完成。四是扎实组织开展高层建筑消防隐患排查“一件事”全链条治理。高层建筑消防隐患排查实现100%全覆盖,稳步实施无水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改造等工作,切实消除安全隐患。